瘢痕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严重的影响着人体的美观。瘢痕疙瘩是皮肤受到损伤后形成的异常增生瘢痕。可如果长了瘢痕或者瘢痕疙瘩,那可不仅是美的问题了,有些瘢痕疙瘩会不断增生变大,瘢痕疙瘩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本文就瘢痕疙瘩的一些特点和治疗方法做一下介绍。 皮肤瘢痕是皮肤组织创伤或感染后的修复方式,在创面愈合后都会或多或少留下瘢痕。 皮肤瘢痕疙瘩是当瘢痕组织生长超过创口部位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或瘢痕生长时间超过正常生长期时就成为瘢痕疙瘩,又称为蟹足肿或瘢痕瘤,属于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或真皮纤维化疾病。 形成瘢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烧烫伤、外伤、创伤、痤疮、打耳孔、打预防针,手术、疖,毛囊炎等,都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瘢痕疙瘩的发生与特殊体质有关,故临床上有“瘢痕体质”之说。在病因学上,创伤、感染或炎症、皮肤张力增加、局部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家庭遗传倾向等可能与瘢痕疙瘩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但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病人瘢痕疙瘩发生于正常皮肤上而无明确外伤。 增生性瘢痕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与瘢痕长轴平行,到周围正常皮肤逐渐消失,很少有较厚的胶原纤维。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很多,并有分裂相,后期为致密的较厚的破碎样胶原纤维,纤维方向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皮肤分界清楚,有大量粘液样间质。 皮肤瘢痕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增厚、局部皮肤凹凸不平、出现色素改变等外观影响和功能影响外,少数伴有痒、疼等感觉异常,瘢痕的生长有自限性,长到一定程度就处于静止期,甚至会略有萎缩。 瘢痕疙瘩常见于青壮年,两性均可累及。前胸、后背和上臂双腮部,耳部等处为好发部位,有时也见于臀部。皮损表现为境界清楚、高出于皮面的瘢痕性斑块、结节甚至肿块,形状可不规则,有时边缘呈蟹足状向外延伸扩展。皮损在增生期常呈红色,表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以后颜色转暗,有时较大皮损边缘区处于增生期而呈红色,但皮损中央因处于静止期而颜色接近于正常肤色。病人常自觉痒痛,因局部摩擦、压迫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产生刺痒或刺痛感。有些病人局部过度敏感,即使轻微刺激也可引起明显不适感。 瘢痕和瘢痕疙瘩除对患者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外,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少数严重的瘢痕长期发展甚至引起恶变。治疗上虽然没有特效的方法,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改善和控制。 瘢痕是个较难治愈的顽症,目前国内外治疗此病多采用激光、冷冻、手术切除(植皮)、放疗或用激素局部封闭等方法,但并非所有人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所以对于去疤最好能考虑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后再决定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非常多,总体上分为无创治疗和有创治疗。无创治疗的方法有: 无创治疗 1、口服药物(曲尼司特片、积雪苷片、中医中药等); 2、外用药物(硅凝胶类,积雪苷乳膏,高分子胶原贴等外用药); 3、物理加压减张治疗,物理康复治疗等。 有创治疗 1、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平阳霉素、得宝松、5-氟尿嘧啶、A型肉毒毒素等); 2、激光治疗(铒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点阵激光,等离子治疗等); 3、手术治疗;(直接切除 剥核术) 4、放射治疗(包括β射线、Y射线、浅层X线等) 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应当根据瘢痕的数量、大小、厚薄等自身皮损情况及患者的治疗需求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当不同的较好的治疗方案。 传统观念认为瘢痕手术切除后复发率极高,但那是指单纯手术切除,后期没有采取任何预防复发的措施。如果在术后联合其他治疗预防瘢痕复发,(如在术后联合皮损内注射、放射治疗,加压减张物理治疗等)就可以极大的降低复发率。